close
 

美國 CDC「蓋牌」新冠肺炎檢驗人數!美國確診病例將大爆發?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從亞洲、歐洲,現在也燒進了美洲。新聞工作者 Judd Legum 不久前在推特上指出,原本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例行性更新的新冠肺炎「已檢驗人數」資料,現在於網站上遭到刪除,這有可能是官方預期,美國即將迎來確診病例的大爆發。

新聞工作者 Judd Legum 發現,美國時間星期一本應是 CDC 例行性更新,有關於新冠肺炎確診、檢驗人數資料的時刻,但是 CDC 網站所呈現的表格,卻與先前長得不太一樣,原來是「已檢驗人數」的欄位遭到了刪除。自上周開始,美國的六個公共衛生實驗室,都開始擁有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檢驗能力。在過去,美國各地醫療院所都必須將「疑似檢體」,送回位在亞特蘭大的 CDC 實驗室,才能夠進一步確認是否為新冠肺炎的確診案例,現在更多的實驗加入後,將能大幅提高美國本土對於病毒的檢驗效率。

 

美國 CDC「蓋牌」新冠肺炎已檢驗人數,官方預期確診病例將急速增加?

 

上圖:美國時間 3 月 1 日 CDC 網站上呈現的資料;下圖:美國時間 3 月 2 日,CDC 網站刪除了「已檢驗人數」的資料欄位。

外界推測,當美國的檢疫能力提升後,預計接受新冠肺炎檢查的人數,也會出現大幅增加,這將導致美國當地的確診病例迅速出現,而這或許就是 CDC 選擇從網站上刪除「已檢驗人數」的欄位主因,用這樣的手段避免造成外界誤會或恐慌。美國媒體 The Verge 指出,過去 CDC 不開放其他實驗室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的檢驗,遭到了地方與州政府的強烈抨擊,甚至因為 CDC 在開發測試方法上的一些失誤,導致全美喪失了檢驗並控制疫情的黃金時間,這很可能使公衛專家難以理解新冠肺炎,是如何在美國本土進行擴散與傳播。

 

美國 CDC「蓋牌」新冠肺炎已檢驗人數,官方預期確診病例將急速增加?

現在美國 CDC 將已檢驗人數「蓋牌」的行為,可能會增加外界的不信任,公眾也難以知道政府究竟施行了多少測試樣本,或者未來是否會擴大檢驗範圍等相關措施。不過 CDC 的網站上,目前仍列出了美國確診病例的總人數,以及本土「推測陽性」病例的數量(必須送回六個公共衛生實驗室進行確認)。對於刪除已檢驗人數欄位的做法,CDC 至今沒有任何回應。

目前網站看不到整體檢測統計數字,因此大家不曉得現在究竟檢測了幾個人、未來又將擴大檢測多少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評論

根據 The Verge 報導,之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網站公布已接受新型冠狀病毒(又稱武漢肺炎)檢測的總人數,但本週一時,網站上這項統計數字卻無預警消失。這項消息首度由記者 Judd Legum 在個人 Twitter 發佈。根據其公布擷圖,左邊原本可以看到確診病例(confirmed)、「假定陽性」((presumptive positive))病例以及整體總檢測人數等數據,但隔一天後,整體檢測人數的數據就被拿掉。

螢幕快照_2020-03-03_下午6_08_12

▲Photo Credit: 擷取自Twitter 

確診(confirmed)病例是 CDC 已確認的數據,而「假定陽性」(presumptive positive)病例則是由美國公共衛生實驗室所回報、但尚未經過 CDC 確認的數據。目前網站看不到整體檢測統計數字,因此大家不曉得現在究竟檢測了幾個人、未來又將擴大檢測多少人。截至目前為止,CDC 尚未回應為何拿掉整體檢測數字。

之前美國各州政府認為,CDC 檢測速度較慢,為避免花費太多時間等待檢測結果而使病毒趁虛而入,因此各州政府都要求開放地方醫院、實驗室進行檢測。上週時,分佈於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以及紐約等地的美國六大公共衛生實驗室開放能監測一般民眾是否感染新冠狀病毒;而因應美國近期疫情逐漸擴大,週六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批准美國數百個實驗室、醫院可以自行檢測,此舉能加快檢驗速度,不需再把樣本送到位於亞特蘭大的 CDC 總部。

 

 

ken:如果你覺得不錯-

請幫我分享給更多的人

讓他們可以學習到更多五維的智慧

因為你的愛和分享-

將更正面的磁場傳播出去

你的分享將也因生命之花"圓"的振動

將振動正面能量回到你身上

~NAMASTE~

將會讓你的振動更加光亮!感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願意支持我的話

歡迎有緣人打賞喔!

郵局700 帳號03110970658149

謝謝你的愛!

arrow
arrow

    第七宇宙覺醒真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