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紙幣是有壽命的,有些壽命還很短,最典型的就是舊社會的法幣和金圓券,前者的壽命是13年,後者的壽命只有一年多,在紙幣生命的後期一旦迷信紙幣,就會為持有人帶來慘痛的損失,把自己過去的勞動所累積的財富歸零。(KEN中華民國撤退到台灣時所使用的紙幣名稱_)
戰爭年代往往又是紙幣快速貶值的時代。南宋的交子、元朝的紙鈔最終都毀於戰爭,或者說戰爭加速了它們壽命的終結;上述法幣與金圓券也在戰爭年代快速結束了自己的使命;一戰時期的德國馬克在戰後迅速終結;二戰時期的日圓,戰前兌美元的匯率還是2:1左右,到了戰後迅速貶值到360:1,如果沒有戰後美國的佔領所帶來的經濟援助,日元大概率也會進入博物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俄國等國都是戰勝國,但也不得不放棄金本位,戰爭中和戰後本幣都出現了大幅的貶值,如果在這些時期迷信紙幣,那就是徹底的杯具。(KEN:整個地球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的紙幣價值歸零,導致國家體系滅亡,這樣的例子已經KEN多次提過了,這次將會是地球歷史上全球性的所有紙幣同時間成為廢紙,全球的經融體系也會在這個歷史一刻,進入崩垮的過程,而這次的地球大歷史,你將會一起經歷,這樣的崩跌將會是令人痛苦的!! 但必須要經歷,人類才會懂要走入內在靈性的重要性!!!)
現在是全球化解體的年代,意味著戰後全球政治體系的解體,意味著和平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將是地緣政治矛盾不斷惡化、冷戰甚至熱戰的威脅不斷加劇的年代,所以,我們又到了紙幣的危機年代,只要不是一廂情願的,稍有理智的都會同意這個觀點。
在這樣的時期,軍備、軍費開支會剛性增長,一旦爆發戰爭軍費支出更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膨脹,大量的人口會轉而從事與戰爭相關的活動、軍事人員的規模也會快速增加,當大量的社會資源從經濟活動轉移到戰爭領域之後,不但不會創造社會財富反而會快速消耗社會財富,這就會徹底摧毀一國的財政收支平衡,建立在財政收支平衡基礎上的主權貨幣——也就是紙幣,就會迅速進入危機年代,這就是戰爭年代的紙幣總會快速貶值的根源。
上述是我們面臨的局勢,但紙幣貶值總有技術路徑,威脅紙幣生命的大招是什麼?不斷加稅彌補財政支出是方式之一,但戰爭是短暫的高消耗過程,這種消耗強度是人類任何其它活動都無法相比的,按部就班的加稅、徵稅活動並不適合戰爭需要,所以,戰爭年代調動社會資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當財政支出因戰爭到來而快速膨脹之時,透過央行印鈔支撐政府的財政支出就成為終極手段,同時也可以節省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戰爭之中,這就是威脅紙幣的終極大招。
紙幣本身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它就是一張花花綠綠的紙張而已,或者說它的價值就是一張紙的價值,最終之所以成為貨幣,就在於透過商業銀行投入到經濟活動中之後產生了對應的GDP,這些對應的GDP就為紙幣賦予了價值,讓他們成為貨真價實的貨幣。
我們知道紙幣是有壽命的,有些壽命還很短,最典型的就是舊社會的法幣和金圓券,前者的壽命是13年,後者的壽命只有一年多,在紙幣生命的後期一旦迷信紙幣,就會為持有人帶來慘痛的損失,把自己過去的勞動所累積的財富歸零。
戰爭年代往往又是紙幣快速貶值的時代。南宋的交子、元朝的紙鈔最終都毀於戰爭,或者說戰爭加速了它們壽命的終結;上述法幣與金圓券也在戰爭年代快速結束了自己的使命;一戰時期的德國馬克在戰後迅速終結;二戰時期的日圓,戰前兌美元的匯率還是2:1左右,到了戰後迅速貶值到360:1,如果沒有戰後美國的佔領所帶來的經濟援助,日元大概率也會進入博物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俄國等國都是戰勝國,但也不得不放棄金本位,戰爭中和戰後本幣都出現了大幅的貶值,如果在這些時期迷信紙幣,那就是徹底的杯具。
現在是全球化解體的年代,意味著戰後全球政治體系的解體,意味著和平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將是地緣政治矛盾不斷惡化、冷戰甚至熱戰的威脅不斷加劇的年代,所以,我們又到了紙幣的危機年代,只要不是一廂情願的,稍有理智的都會同意這個觀點。
在這樣的時期,軍備、軍費開支會剛性增長,一旦爆發戰爭軍費支出更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膨脹,大量的人口會轉而從事與戰爭相關的活動、軍事人員的規模也會快速增加,當大量的社會資源從經濟活動轉移到戰爭領域之後,不但不會創造社會財富反而會快速消耗社會財富,這就會徹底摧毀一國的財政收支平衡,建立在財政收支平衡基礎上的主權貨幣——也就是紙幣,就會迅速進入危機年代,這就是戰爭年代的紙幣總會快速貶值的根源。
上述是我們面臨的局勢,但紙幣貶值總有技術路徑,威脅紙幣生命的大招是什麼?不斷加稅彌補財政支出是方式之一,但戰爭是短暫的高消耗過程,這種消耗強度是人類任何其它活動都無法相比的,按部就班的加稅、徵稅活動並不適合戰爭需要,所以,戰爭年代調動社會資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當財政支出因戰爭到來而快速膨脹之時,透過央行印鈔支撐政府的財政支出就成為終極手段,同時也可以節省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戰爭之中,這就是威脅紙幣的終極大招。
歐亞經濟體的需求已經開始收縮,當美國的需求步入收縮之後,全球需求收縮就會推動資產價格泡沫加速破裂,然後進一步導致需求塌方,政府、企業和家庭這些負債主體的收入就會快速萎縮,到那時,這些負債主體的債務到何處去?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開始爆發。但這絕對不是最糟糕的。如果印鈔機可以像往常一樣運轉,依舊可以肆意印鈔修補債務市場和需求市場,這不過是過去的劇目重演一遍而已,都是熟悉的劇目,只是換了一撥演員。
在全球化的年代,基於全球具有不斷提高的經濟效率,全球統一大市場也不斷擴張,這支撐著紙幣的價值,讓聯準會和各國央行可以透過印鈔抵禦危機,又不會導致惡性通膨的效果,讓全球度過了戰後所經歷的一次次危機,但現在,全球化處於解體的年代,統一大市場不斷被割裂,經濟效率在不斷下降,加上軍備支出正在高速膨脹,這本身就是紙幣價值失去支撐的時代。基於現代債務經濟的本質,要緩解或化解債務危機就必須稀釋債務,一旦央行再次打開印鈔機的閥門,貨幣價值就會暴跌、暴跌再暴跌,通膨還控制的住嗎?
有人說,全球化是最好的年代,但在最好年代的頂峰之後,注定是最糟糕的年代,因為這是戰後全球地緣政治體系、全球統一大市場、全球產業鏈、全球紙幣體系崩潰的年代,這是系統性崩潰,演員們開始集體裸奔。
但政府本身是不能產生GDP的,即便政府進行投資活動也是低效率的,不能產生足量的GDP,一旦透過政府財政赤字貨幣化向市場中投入了紙幣,這些紙幣就沒有對應的GDP,或者對應的GDP不足,這些貨幣就變成典型的廉價貨幣。這些廉價貨幣大規模進入市場之後就會導致整體紙鈔價值的加速下跌,就成為紙鈔的催命符。所以,財政赤字貨幣化,本質是從市場中普徵稅收的過程,透過貨幣貶值政府徵收了大量的鑄幣稅,也可以說是政府透過印鈔大量調集社會資源以應對戰爭需求的過程。
到這裡,一定會有人說,聯準會天天都在買賣國債,這可不是財政赤字貨幣化,而是現代貨幣體系。
傳統的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黃金是恆定不變的,是抵禦通膨和貨幣貶值的手段。換個說法就是,投資黃金只能保值而無法增值,這幾乎就是所有人的觀點。
上述觀點對嗎?
如果以歷史的眼光看待黃金,黃金的功能就是抵禦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例如世界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無數貨幣,這些貨幣都曾經導致當時的通貨膨脹,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新中國之前的法幣和金圓券,但這無數貨幣最終都因通膨不斷惡化最終從歷史的銀河中消失了,但黃金卻依舊還在哪裡,黃金也就完整地抵禦了歷史上所有貨幣所造成的通膨,也實現了財富的保值,因此,上述說法是正確的。
但如果將眼光局限在十幾年或幾十年之內,結論就是截然不同的,持有黃金不僅可以保值,還可以增值甚至暴富,讓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第一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元金價,這個例子曾經引用過。
1971年美元告別金本位之後,聯準會失去了清晰的美元發行機制,開始放飛自我。以國債和優先商業債券為保證金的美元方式還是後來的事。既然聯準會開始放飛自我,美元持有者就開始陷入恐懼,美元高速貶值之下連巴黎的計程車司機都拒收美元。聯準會放飛自我和市場進入恐懼,人們開始尋求終極歸宿,這推動了黃金的牛市。
在1971至1980年的十年中,美元貶值了接近70%,即單位美元在十年中失去了大約70%的購買力,殘餘的購買力只有大約30%。 1971年,美國金價是35美元/盎司,以美元失去的購買力來計算,理論上到1980年的金價應該是117美元/盎司。但事實卻不是,1980年國際金價最高達到了850美元/盎司,金價大幅跑贏了美元貶值的幅度。
相對美元貶值來說,黃金持有人購買力增值的最大比例是(850-117)/117=626%,這當然算是一個暴富機會,甚至超過了牛市時期的樓市。但持有黃金可比持有房屋容易得多,源自於房子不能像黃金一樣丟在保險箱中,它需要管理、維修等。
第二個例子是最近幾年的日元。
日本央行從2016年10月開始實施殖利率曲線政策,即央行透過印鈔購債來壓制日本公債殖利率,前面說過這就是典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在此就不在贅述。當然日本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力道比2018年後的土耳其要溫和的多。
在日本進行財政赤字貨幣化的2017年至2023年的7年間,以日本的CPI計算,日圓在自己的本土損失了7.11%的購買力,即單位日圓購買力殘值是92.89%。 2017年開盤,1盎司的日本金價是13.5萬日元,以日圓購買力損失的幅度計算,到2023年底的日本金價就應該是14.46萬日圓。
但事實截然不同,到2023年底日本金價已經高達29.1萬日元,日本黃金持有人的收益是(29.1-13.5)/ 13.5=116%,在日元本土購買力只損失7.11%的情形下,黃金持有人的收益卻達到了116%,後者是前者的16倍,這當然是暴利。
到現在,人們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持有黃金為何可以實現超額收益?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哪?
前面的文章已經談論過這個話題。當美元價值比較穩定之時,利率就比較低,無論美債、高級商業債券等都可以保持自己的信用,計算收益率之後,這些債券都可以執行購買力保值的功能,他們都可以充當黃金的職能。此時,包含國債、高等級商業債券和黃金在內的「廣義黃金」就是氾濫的,黃金的稀缺性溢價基本上消失了。這對市場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知道當代的金融機構擁有龐大的資金,例如銀行、信託、基金等,當他們需要避險或追求保值的時候,肯定不願意購買實體黃金,源自於有很多不便,最適合、最方便的辦法就是購買國債或黃金ETF,而且以國債為主,所以就看到歐美的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持有大量的國債,目的就是希望實現保值。再有就是以中日為代表的各國央行,都購買並持有大量的歐美國債,高峰時期中日持有的美債都超過萬億美元,目的也是為了實現保值。此時,廣義黃金失去了稀缺性,而且由於國債等債券的交易更加方便,在避險資產中就佔據了優勢,讓持有債券獲得的收益高於持有黃金的收益,此時的黃金就被人們認為是“無用的金屬”,這個稱呼看來也是合理的。
但一旦美元加速貶值之時,通膨和利率當然就會飆升,包括國債在內的債券殖利率就會飆升,此時,債券發行主體的還債壓力就會急劇增加,這意味著違約的風險開始急劇上升。對於美日這樣的高負債國家,其違約風險當然更大。當這些債券保值能力下降、違約風險急劇上升之後,債券的黃金屬性就會下降,甚至無法再起到黃金的職能,廣義黃金的規模就會急劇萎縮,黃金的稀缺性就開始回歸。這就是為什麼上世紀七十年代黃金持有者的購買力大幅跑贏美元貶值的原因。
其實,近年來的日本再次驗證了本人上述獨到的觀點。
在日本公債殖利率可以自由浮動的時期,海內外金融機構都可以透過持有日本公債實現保值,當時中國央行也曾經持有一定數量的日本國債,此時,黃金就不再稀缺還會無人問津,源自於持有日本國債可比持有黃金方便的多。但日本央行在2016年10月開始透過印鈔購債壓制日債收益率之後,任何機構或個人希望保值之時,如果再去購買日債就成為典型的缺心眼,源於日債收益率已經被日本央行壓制了,無法給日債持有人合理的日圓貶值補償,日債就失去了黃金的屬性。此時,無論金融機構或家庭在避險的時候就只能轉向黃金,考慮到現在是貨幣氾濫時期,黃金的賽道就變得十分的擁擠,黃金開始體現其稀缺性溢價,這就是2016年之後日本黃金持有人的購買力遠遠跑贏日圓貶值幅度的原因。
今天我們知道,全球以國債為首的債券數量幾乎是天文數字,光是美國國債就已經超過三十五兆美元了!是什麼因素保證這些債券的本息可以正常償付哪?當然是經濟成長,如果沒有足夠高的經濟成長,就無法產生足夠的GDP增量,就無法償付這些債券的利息,如果經濟出現萎縮,甚至債券的本金都無法償付。
能否償付這些債券的本息顯然與債務規模或債務佔GDP的百分比、債券收益率以及經濟成長速度有關,不幸的是,上述三個因素的變化趨勢都讓債券的違約風險不斷升高。
經濟全球化是全球經濟效率走高的過程,是經濟成長加速的過程,而全球化解體就是經濟效率下降的過程,也是經濟成長擦剎車的過程,隨著全球化解體的過程不斷深入,全球增量的GDP就開始受到抑制,讓債券違約風險加大;全球化解體,讓資本全球自由流動和產業鏈的全球最優化分佈遭到破壞, 紙幣投資收益率下降之後就只能加速貶值,這會推動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又會推動債券殖利率上升,讓債券違約風險再次加大;經過經濟全球化之後,全球債務出現了大爆炸,國債與GDP之比快速上升,讓債券違約風險進一步加大,下圖是美國政府債務與GDP之比走勢圖,自從2012年上升到100%之後就開始加速上升,基本上屬於一去不回頭的態勢,讓政府的債務負擔日益沉重,違約風險飆升。
所以,全球化解體就是各國債券違約風險急劇放大的歷史時期。(KEN所以近期歐盟就提前降息,不做美國的小老弟,他趕快顧自已的經濟體系,不在陪美國玩收割全球的遊戲,因為歐盟不趕快降息,他也會成為被收割的其中一員)
朋友一定會問,美國距離日本國債違約那一刻(即2016年10月)還有多遠?或許就是現在!
隨著美國政府負債比率的不斷上升,隨著美國基準利率和國債殖利率的飆升,隨著全球化對產業活動造成持續的破壞,美國現在的經濟成長很可能已經無法穩定地償付債券本息,具體體現就是持有債券的收益無法繼續增加或無法按照過去一些年的速度增加。從下圖可以看到黃金50年回報已經超過了債券,雖然黑色線代表的債券收益在2020年之後有一段快速上升,但隨後就回落到了上升之前的水平上,這就打破了過去很多年債券收益不斷上升的斜率,這說明經濟活動已經無法對債券持有人提供過去數十年那種幅度的合理補償——即債券無法繼續體現黃金的職能,違約的風險也開始明顯上升。在債券可以完整體現黃金屬性的時期,黑色線條所代表的持有債券的收益長期高於粉紅線條所代表的持有黃金的收益,兩者之差持續拉大的時期屬於「黃金無用」的階段,但現在,持有黃金的收益開始超過持有債券的收益,說明黃金開始體現稀缺性溢價,這很可能就是幾十年一遇的、劃時代的轉折點。
債券是最龐大的市場,光是美國國債就超過了35兆美元,當如此龐大規模的債券開始喪失黃金屬性之時,就意味著黃金的稀缺性開始逐漸回歸,黃金開始體現出自己的稀缺性溢價,美國也開始進入日本2016年10月的那一刻。
回到標題的內容,為什麼這事又跟中國有關哪?
在過去幾十年,以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巴西為代表的眾多南方國家累積了大量的貿易盈餘,過去,他們將自己的貿易盈餘投資到美元、歐元、日圓債券等資產中,目的就是實現保值,但當這些債券風險開始放大——無法體現黃金的屬性之後,他們巨量的貿易盈餘到何處去?外匯存底該如何重置?估計你不會說應該投資在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等資產上吧,這等於缺心眼。
包括日本、德國在內的眾多已開發國家在過去數十年中也積累了大量的貿易盈餘,過去他們基本上都會投資在美債、歐債為代表的美元歐元資產中以實現保值,當這些債券開始出現違約風險並喪失黃金屬性之時,他們又能到何處去?
可供上述這些國家選擇的保值資產、或者說避險資產非常少,貴金屬、銅等金屬這些無國界貨幣就成了非常狹窄的賽道,中國央行在過去18個月連續增持黃金,相當於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內持續向世人發出上車的邀請。
結論是,當債券開始喪失黃金屬性之時,無論央行、金融機構或家庭,都需要轉換賽道以實現購買力的保值和增值,這其中還孕育著暴富的機遇,這就是劃時代的時間點。
ken 已經體醒我的家人們很多次了,有用心的人就知道該怎麼做,你可以累積黃金,但你累積黃金沒有改變你的振動頻率,也沒有用!因為你還是沒辦法受到更高自我的指引,知道該在甚麼時候去使用黃金兌換的時機點?? 你如果是為了要能夠只是為了利已的心態,你依然可以體驗你所想體驗,在金融崩盤的時候,你會有黃金,但這場收割的過程,不會只是單單崩盤 然後你換黃金就好,他會有好幾次的歷程,變化,及淘汰的清洗,因為到時你會為了維持你的生活也必須要變賣黃金,,外面有一堆理財專家會分析得很好,告訴你將會發生甚麼事,你必須要趕快轉入貴金屬的市場,但他沒有告訴你,為何會發生這次的全球末日? 所以你盲目地依然追求財富,你就會體驗你內心世界所投射的未來發展,所以ken在這裡告訴各位,你必須要改變你自已的思維,你內在心中的感受是為何要持有黃金? 你是否有更明確的了解靈性是甚麼? 你存在的生命意義是甚麼? 你是否有持續的淨化自已? 這一些都是你未來再走入這個既在三維,也能進入四維五維,成為多維度高手必須要思考的,這樣在這段時間後,你依然能擁有重新洗牌再來一次,不受到影響,也能夠擁有財富的機會啊! 你是利已? 還是利他? 好好修練自已,你就能夠全球財富歸零的過程中,被帶領找到方向而躲過一劫,就像偌亞方舟的偌亞一樣,被事先通知大洪水要來..... 而躲過世界末日,你準備好了嗎? )
歡迎加入KEN的IG喔! 會不定期分享靈性美好事物!
https://www.instagram.com/ken.chen7777777?igsh=MXBtZWI4ODFnc3BleQ==
留言列表